由于权力和资金高度密集,建筑工程领域向来被认为是腐败案件的高发领域。同时,由于建筑工程极具专业性、信息不对称,外界监管要么流于形式、要么严重滞后。
如何破解这一困局?2015年,全省在中山试点建设“政府投资工程廉情预警评估系统”,共有189个工程项目被纳入监管,约占全省监管项目数的三成。一年来,纪检监察部门共发出162个有效廉情预警,有力地避免了廉政风险。日前,在中山举行的全省政府投资工程廉情预警评估系统建设第一批工作总结暨第二批建设推广工作动员会上,“中山经验”受到充分肯定。
廉政风险权力寻租偏爱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领域一直被认为是权力寻租的重灾区。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国内1公里高速公路的造价,普遍在2000万元—3000万元左右。由政府投资的建筑工程,近年成为腐败案件的重灾区。
从2012年开始,珠海市纪委就会同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开始开发政府投资工程廉情预警评估系统。一项工程从立项、审批到结算等多个关键环节,被设置成30个“廉情指标”。一旦指标超过预警值,纪检监察部门就会向责任人发出反馈,敦促他们悬崖勒马。
据介绍,截至2015年3月,珠海市已累计对全市346个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廉情评估,涉及总投资达到365亿元。由于珠海市的廉情预警系统运转良好,2015年年中,广东省纪检监察部门决定在广州、深圳、中山等9个城市开展“政府投资工程廉情预警评估系统”系统第一批试点。9个城市里,中山的试点成果尤其得到省纪委的表扬。
“预防腐败工作在‘三转’的前提下,要充分利用教育、制度、监督加科技等手段,打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三不’机制,形成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三清’生态”。5月初,广东省预防腐败局副局长孙跃山对中山的探索表示了充分的肯定。
破解难点专业性致使信息不对称
一位法律界人士认为,工程领域的特点是资金密集、权力集中,此外,专业性、复杂性非其他领域可比,一旦监管不到位,就会出现暗箱操作等违法违规行为,出现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解决监管系统的专业性、保证监管效果的及时性,是有效监管建筑工程领域的关键所在。
在研究学习珠海市廉情预警系统的基础上,中山于2016年5月出台了《中山市政府投资项目廉情预警评估系统管理办法(暂行)》,进一步规范了预警结果处置操作流程,力争将系统打造成为预防工程腐败的“尖兵利器”。
预警评估指标是系统建设的核心,由于建筑工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中山纪委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市纪委先后从发改、住建、财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相关部门聘请了10多名工程、信息、财会等领域的业务专家,紧扣中山实际,深入调研,先后召开4轮专家研讨会,最终形成中山的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在运行一段时间后,该系统又新增了“招标文件存在设定倾向性条款嫌疑”“应政府采购工程项目未采购”等反映中山特色的指标项目。
建筑工程工序复杂,涉及部门多,信息不对称是此类监管的又一难点所在。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山纪委充分利用发改部门正在试行的项目统一编码制度,在发改、国土、环保、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部门统一了项目编码,为数据交换铺平了道路。
在此基础上,纪委依托中山市电子政务云平台,充分发挥市经信局信息中心的枢纽作用,先后完成了与发改、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规划、国土、招标办、环保等单位的系统对接,破解了数据采集时效性的难点问题,大大加快了系统的建设进程,也节约了建设成本。
分级监督4个建设单位负责人被约谈
据了解,广东自去年下半年在广州、深圳、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阳江、湛江等9个地级以上市建设应用廉情预警评估系统以来,目前各地共监管项目数648个,2016年新立项项目已全部纳入,系统共产生有效预警1198个。
相比之下,中山推进的速度明显快于其他地市。目前,中山先后将2015年市政府投资155个工程项目和2016年34个工程项目纳入系统进行监管并开展评估,约占全省三成;将预警信息与项目的建设单位、主管单位进行核查比对,共确认有效预警162个,约占全省受监督项目总数的13.5%。
预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防范风险。据介绍,中山纪委已发出预警分四种方式处理:84个预警采用短信方式进行提醒;78个预警进行书面函询,要求涉及的18个建设单位作出书面情况说明;橙色等级预警项目的2个建设单位发出预警告知书;对预警较集中、问题突出的4个建设单位负责人进行约谈。
据介绍,工程廉情预警评估系统的运行,对建设和主管单位均产生了较大的震慑作用。下一步中山将进一步深化该系统应用,在确保系统稳定性的基础上完善指标体系,做到边摸索边研究边修正,不断强化指标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系统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有力支撑。
中山纪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中山将扩大系统监管范围,力争将全市25个镇区工程项目纳入监管,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制订实施方案,争取下半年在一些条件成熟的镇区逐步推开,同时积极探索新领域的预警系统建设。(记者 郑平 通讯员 钟继煊)